光大证券:本轮“稳增长”过程中银行股投资建议与逻辑

频道:最新资讯 日期: 浏览:317

“稳增长”:经济不兴、政策不止

在历史上两轮经济“稳增长”时期,(1)货币政策:2008年与2014年底,货币环境均由紧缩向宽松切换,但力度明显不同,前者宽松力度相对更大。而2014-2016年的货币政策选择兼顾总量和结构调整,“宽货币”历时较长;(2)财政政策:两段时期均实施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,2009年为落实“四万亿”投资计划,政府公共投资规模显著增大;(3)房地产政策:作为支柱产业,“周期之母”地位不变。为扭转住房销售、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行的局面,两段时期针对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均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;(4)政策效果:2009年“稳增长”效果立竿见影,宏观经济迅速改善。而2014-2016年对应经济处于“三期叠加”时期,“稳增长”强调结构调整,弱化了对于GDP增速的要求,宏观经济直至16Q3才有所改善。

“稳增长”时期的银行经营

息差收窄、信用成本上行是前期银行经营的主要矛盾,后期业绩增速随着宏观经济触底而迎来拐点。具体来看,(1)量:2009年在“四万亿”计划驱动下,银行表内信贷快速扩张,信贷资源重点向对公领域集中,并主要投向基建领域,城投平台成为基建投资的重要载体。2014-2016年,囿于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受限、加之“去杠杆、去产能”持续推进,贷款增速整体稳中略降但维持高位,居民端在棚改货币化带动下逐渐成为加杠杆主体;(2)价:两段时期央行均大幅下调贷款基准利率,银行息差均表现为大幅收窄,但随着经济转暖而触底回升;(3)险:2009年,宏观经济转暖叠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不减,银行业不良指标实现“双降”。2014-2016年,“去产能、去杠杆”进程加快,部分企业风险逐步暴露,银行资产质量改善相对有限。

“稳增长”时期的银行股行情总结

宏观经济修复带动银行顺周期表现,个股选择须考虑银行自身业务转型与宏观环境关联度。两段时期银行指数均跑赢市场,是建立在“宽信用”、“稳增长”预期基础之上所产生的股价反应,而在个股的选择上,不同时期的核心交易逻辑又有所不同。(1)2009年,股份行、城商行涨幅靠前,资产端扩张速度为核心交易变量,基建贷款高增的银行涨幅相对更高;(2)2015-2016年,领涨个股大体分为三条主线:一是盈利稳定、低估值、高股息的国有大行。在“去杠杆”、资本市场监管趋严背景下,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,该类银行更受资金青睐;二是扩表速度维持高增的江浙地区城商行;三是居民融资需求旺盛背景下,深耕零售转型的银行。

本轮“稳增长”过程中银行股投资建议与逻辑

2023年GDP增长目标或设置在5%,实际达标要求在5%以上,较2022年明显回升。在经济逐步回暖过程中,“宽信用”具有延续性,持续超预期的信用扩张和政策维稳将带动板块的绝对收益。若看到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,银行板块则有望取得更为强势的相对收益。在此过程中,伴随着疫后居民收入、就业、预期逐步改善,2023年居民金融服务需求改善具有较强确定性,前期压制零售银行股价表现的因素将消退,零售银行或迎来多重利好。

相关文章

网友留言

我要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关闭广告
关闭广告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