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信证券:预计eVTOL2024年开启示范导入期

频道:最新资讯 日期: 浏览:81

中信证券3月8日研报指出,低空经济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,eVTOL作为低空经济重要载体之一,是全新增量市场,我们预计2024年开启示范导入期,未来有望重塑城市和社会效率。技术端:成熟度超市场预期。政策端:全球共同发力,我国已将低空经济写入国家规划,明确提出2025年实现eVTOL试点运行。场景端:率先落地为景区/城郊/城际等区域,中期发展UAM市场(如空中出租/机场接驳/应急服务/货物交付等),远期有望进入PAV(私人)市场。格局端:全球已涌现924型eVTOL概念产品,除大量初创企业外,全球航空装备巨头、传统或新兴车企、互联网科技公司均在此领域加速布局。开发一个全新的飞行器需要7-9年的时间,eVTOL有望压缩产品周期,数家主机厂有望在2025年前获TC证。产业端:国内具备成型基础,建议关注电池、电推进、航电、飞控、机身结构与内饰、基础设施六大环节。

  全文如下

主题策略|eVTOL飞行器:出行升维,渐行渐近

低空经济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,eVTOL作为低空经济重要载体之一,是全新增量市场,我们预计2024年开启示范导入期,未来有望重塑城市和社会效率。技术端:成熟度超市场预期。政策端:全球共同发力,我国已将低空经济写入国家规划,明确提出2025年实现eVTOL试点运行。场景端:率先落地为景区/城郊/城际等区域,中期发展UAM市场(如空中出租/机场接驳/应急服务/货物交付等),远期有望进入PAV(私人)市场。格局端:全球已涌现924型eVTOL概念产品,除大量初创企业外,全球航空装备巨头、传统或新兴车企、互联网科技公司均在此领域加速布局。开发一个全新的飞行器需要7-9年的时间,eVTOL有望压缩产品周期,数家主机厂有望在2025年前获TC证。产业端:国内具备成型基础,建议关注电池、电推进、航电、飞控、机身结构与内饰、基础设施六大环节。

战略机遇,eVTOL引领出行升维及低空经济发展。

全球低空经济处于培育初期,有望成为下个十五年重要经济增长引擎之一。eVTOL作为全新增量产品,理论具备安全/安静/环保/经济/智能/舒适等多重优势,我们预计成为低空经济重要载体之一。技术端:立足电动车/无人驾驶/5G等技术之上,我们评估eVTOL技术成熟度超出市场预期,多种构型路线百花齐放。政策端:全球政策支持共振,低空成为大国博弈重要一环。我国空域改革持续推进,并于2021年首次将“低空经济”写入国家规划。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,打造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。工信部等四部门明确提出到2025年eVTOL实现试点运行。地方层面以深圳/上海/海南/湖南等为代表,2023年已有16省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我们认为eVTOL有望复刻电动车产业路径三大阶段,2024年奥运会和2025年世博会的试运营计划或开启eVTOL示范导入期。

场景多元,商业破局核心在于缩短产品周期。

场景方面:1)率先落地为景区、城郊、城际等300米以下非管控空域特殊飞行任务,我们预测国内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元;2)中期看UAM市场,包括空中出租车/共享出行/VIP运输/机场接驳/货物交付/应急服务和器官运输等,凭借时间效率/成本/体验优势部分替代直升机/出租车等需求;3)远期看PAV市场,高净值人士对PAV兴趣不断增加,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(转引自西锐飞机招股书),2023-2027年私人新飞机交付量将加速增长,占通航新飞机交付量7成以上。

时间周期方面:以冠一航空G20及Joby S4等机型为例,开发一个全新的飞行器需要约7-9年的时间,数家主机厂有望在2025年前获得型号合格证(Type Certficate, TC)。

量价空间方面:我们认为标准适航类eVTOL取证后的量产价格下限,短期内不低于各项成本摊销完毕、技术水平和制造直接成本更低的同级别固定翼飞机;年产量上基于更高的标准化、模块化以及智能化生产优势下,我们预计有望达到千架级别。

百舸争流,四类玩家第一梯队渐渐显现。

资本洪流下,据VFS统计,截至2023年11月底,全球共有924型eVTOL概念产品。我们认为受限于行业资金以及局方资源的限制,只有非常少的企业能进入到适航认证的阶段。除了大量eVTOL初创企业(Vertical/Wisk/Archer/亿航/沃兰特/时的等)涌现,全球航空装备巨头(空客/波音/商飞)、传统或新兴车企(吉利/丰田/大众/广汽/小鹏)、互联网科技公司(腾讯/谷歌/Uber)均在此领域加速布局。据MSC统计,目前除亿航已取得CAAC TC证外,其余均在G3(认证计划)或之前。

雏形初具,产业链六大核心环节有望受益。

eVTOL产业链条长,辐射范围广,国内具备成型基础。价值量方面,据Lilium官网路演文件,电推进系统约占40%,电池系统约占10%,航电与飞控约占20%,机身与内饰约占25%,组装约占5%。国产化方面,电池系统、螺旋桨、航电、机身及内饰等方面已具备基础;但在设计仿真软件、飞控、先进复合材料、高性能电机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。

1)电池:对续航里程至关重要,我们预计系统能量密度330wh/kg将可有效支撑UAM愿景,其中软包、硅阳极及固态电池路线在eVTOL领域备受青睐;

2)电推进:高性能电机向直驱、轴向磁通路线转变,海外主机厂倾向自研,国内倾向进口;螺旋桨设计人才紧缺;

3)飞控:向自主化、轻量化、经济性、适航发展,国内有待突破;

4)航电:演变趋势与汽车E/E架构发展历史相似,主机厂将在软件方面拥有更多的“主导权”,Tier1航电系统供应商则会有两种演变趋势;

5)机身结构与内饰:航空级碳纤维等先进材料较大受益,且精密加工、3D打印工艺升级促产业效率提升。

6)基础设施及运营:投资收益率高于整机,包括以垂直起降场和充电网络为核心的地面基础设施;以地面/卫星通信、导航、天气感知网络等为核心的运行基础设施;低空公共航路及UAM管控系统等。

风险因素:

技术突破不及预期;降本和商业化不及预期;适航取证不及预期;规模化量产进度不及预期;安全性风险;监管法规配套及低空空域改革不及预期;竞争加剧影响;基础设施建设不及预期。

投资策略:

低空经济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,eVTOL作为低空经济重要载体之一,是全新增量市场,我们预计2024年开启示范导入期,未来有望重塑城市和社会效率。综合梳理三条投资主线:

1)eVTOL制造商,研发测试和取证较快、现金流相对充足、企业经营相对稳健的企业;

2)产业链关键环节潜在供应商,具备适航能力的企业;

3)基础设施及运营商受益潜在降本或新型服务受益。

相关文章

网友留言

我要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关闭广告
关闭广告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