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大证券:美股科技巨头纷纷入局 AI大模型将推动机器人商业化落地

频道:最新资讯 日期: 浏览:148

事件:

机器人赛道火爆,产品迭代迅速,美股头部科技公司纷纷入局

2024年2月24日,英伟达宣布成立新的研究部门——“GEAR”,加码机器人赛道;2月29日,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宣布,已从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、英伟达、OpenAI和微软等公司筹集了约6.75亿美元资金,使其公司估值达到26亿美元;3月13日,Figure最新发布了一段视频,展示了机器人Figure 01在OpenAI大模型的支持下,已能够与人类对话,理解并执行人类的指令和任务。当前美股机器人赛道火爆,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在一级市场上获得高估值,高科技公司纷纷加入,AI行业与人形机器人行业融合发展加速。

行业进展:人形机器人硬件上突破运动控制能力,结合AI大模型实现更多的功能

1)人形机器人厂商逐渐突破硬件瓶颈,机器人的操作能力和移动能力得到较大提升:Figure机器人具备行走能力;特斯拉Optimus-Gen2相比第一代运动性能提升。

2)人形机器人厂商通过自研或者与AI厂商合作的方式,结合AI训练人形机器人:Figure与OpenAI合作开发下一代人形机器人的AI模型;特斯拉采用自研FSD控制系统;1X与OpenAI合作开发具身学习模型。

AI + 机器人: 人形机器人是AI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,AI大模型成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关键

1)机器人训练方式由“传统机器学习”向“端到端”神经网络转变:①机器人的“感知?规划?执行”流程缩短为“感知?执行”, 减少人为写代码的过程,但对数据提出更高要求;②“具身学习”方法引入,从真实世界中获取数据,完成对机器人的训练。

2)面向机器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开发:主要由谷歌、Meta、微软和英伟达等头部AI 厂商主导,目前重点为优化机器人任务的基础模型 + 机器人人工智能开发平台。

未来展望:硬件+软件+商业化,人形机器人发展潜力巨大

1)硬件层面:提升零部件精度&降低重量,突破运动与灵活度的性能瓶颈;2)量产能力和商业化:核心为降本&控制良率,产品上市进程或将加快;3)软件算法:“具身智能”有望为人形机器人通用性赋能。

风险提示:技术发展不及预期;商业化落地不及预期;相关技术被不当使用或存在缺陷等。

相关文章

关闭广告
关闭广告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