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发基金吴远怡:重点关注光伏、储能、汽车三大方向

频道:最新资讯 日期: 浏览:336

回望2022,每个人都在历史的变局中坚守、隐忍并努力向上,股票市场也在波动中经历了轮动、回撤和变化,2022的确很难,不管是投资,还是生活。好在我们终究迎来了2023,悲观的预期已经接近尾声,阵痛中的煎熬也能看到一些曙光。我们继续坚守,基本面的趋势力量终将回归,为资产重新定价;我们满怀期待,疫后复苏和政策调整为消费和地产缓释压力;我们保持信心,变革的时代总会孕育伟大的企业,成长也将成为关于未来的共识。

2022年上半年,国内外宏观经济政治形势不确定性增强,市场上以石油、煤炭为代表的周期品价格高企,体现了投资者的防御态势。受疫情影响,线下消费数据持续疲软,叠加产业政策的调整,消费板块整体承压;二季度,疫情在部分核心城市的反复,引发了以新能源、半导体、创新药等为代表的成长股大幅下挫,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下降,外资的阶段性流出交易,也体现了海外投资者对A股的谨慎态度。

下半年以来,影响市场的两大核心变量——防疫政策和地产政策开始出现变化,并在年末落地了优化调整的相关措施,市场也给予了积极反馈:消费、地产等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,海外投资者的情绪也变得积极乐观,港股市场先行一步体现了对发展前景的信心。

对于成长风格的投资者来说,2022年是一个艰难的年份。市场主要的参与者不再是以景气度进行投资和交易,而是以政策预期变化拐点展开,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的逐步落地,疫后复苏主线如航空、景区、出行消费链整体表现较好;随着地产政策的调整,房地产、建筑建材下半年表现优异。回望整年,以新能源、半导体、军工为代表的成长方向,年内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,不同板块的大盘成长方向均出现了20%以上的回调;若想取得正回报,突破口在于新技术的迭代和创新,例如pet铜箔、钠电池、topcorn等中小盘标的。从子行业来看,贯穿全年能取得正收益的成长行业只有储能一个赛道。对于这个细分领域,预计2023年的景气周期仍然能够延续。

展望2023年,站在当前时点来看,市场对于疫情以及海外局势等的悲观预期阶段已逐步接近尾声,微观基本面的趋势力量有望重新成为资产定价的核心要素。从比价效应来看,消费和港股科技经过去年末以来的反弹,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中枢位置,整体估值已较为合理;而成长股龙头的估值处于历史底部,站在中长期来看,目前阶段机会远大于挑战,作为投资人,我们应该更加乐观去拥抱时代的变革,与伟大的企业同行。

于投资而言,能源革命将为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,其中也酝酿着中长期的投资机遇。当前,全球正处于从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变的科技浪潮中,在此次变革过程中,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,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群具备前所未有的竞争优势,经过多年的沉淀积累和蓄势待发,我们正在从产品协作、技术跟随型企业,向产品原创、技术领先型企业蜕变,特别是在光伏、电池、汽车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具备全球比较优势的领军型企业。而中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专业产权的保护,又为这些大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创新土壤,在产业进步的过程中每年都有新技术新迭代发生,推动效率和性价比的提升。

具体到行业层面,我重点关注的是三个方向:一是看光伏,从2022年年底开始,硅料价格出现了拐点,标志着中国光伏平价时代正式来临,大基地建设有望在2023年迎来快速发展,相关的产业链个股值得关注。二是看储能与电网,伴随着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的不断深入,储能、电网建设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,其中的投资机会值得我们重点关注。三是看汽车,疫情影响导致汽车行业在短期内阶段性出现波动,但从长期来看,我国汽车制造业已经从跟随者逐步成为领跑者,涌现出一批颠覆行业的品牌和产品,未来我们有望看到一批国产汽车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。

基金经理简介:

吴远怡,近11年证券从业经历,超4年投资经验。现任广发基金成长投资部基金经理,管理广发科技创新、广发创新升级等产品。曾任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研究员,惠理基金(香港)公司高级研究员、副基金经理,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。

相关文章

网友留言

我要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关闭广告
关闭广告
×